close


   埔里是一個盆地,印象中好像是全台灣,最大的盆地(小時候的認知),但我知道它是台灣的地理最中心點,因為經過測量,『地理中心碑』就建立在『虎仔耳』這裡;埔里古名『綠湖』,所以最早是一個『湖』,就像是『日月潭』一樣,當埔里的西面,也就是現在日月廟的這個位置,環抱的山形,被切割出一道缺口,『綠湖』的水宣洩而出,才有了『埔里』的誕生,這些相關埔里最早的故事,如果要詳細一點的瞭解,可以到『埔里愛蘭橋頭的醒靈寺』,廟牆上有一篇關於埔里的誌文,可供參考!
   如果你是『埔里人』往地母廟的方向前進,中間有一條岔路『水頭路』,直行可以到達自來水廠,就是水頭里,據說這裡的水源清澈,出水量大,『印象』中的風景絕佳,沿著道路前行,穿過水頭隧道後,依著二山交夾的地勢,可以到達魚池及日月潭,最近因為道路拓寬工程,除了把山挖開,破壞了景觀外,還到處『施工中』,全然失去了,過往那份恬靜清幽的感受。
(近年來的主政者大力的發展觀光產業之下,努力的開闢道路,卻也破壞了『埔里』原有的『小家碧玉景象』,反觀歐美國家發展觀光產業,採低度開發的作法,實在值得我們借鏡。)
   如果說,『水頭』是青春美麗的小村姑,那我會將『水尾』形容是,天空中一抹淡淡的雲彩,左右不高不低的緩山,一樣蜿蜒順者水流的小道,沒有斗聳的峭壁與呼之欲出的回聲,夏日裡會有一響清晰的蟬鳴,從遠處飄呀飄的游來游去;一新橋頭有一座『參讚堂』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,『殺牛坑』就在參讚堂後方的山中,小時的的記憶,要進『殺牛坑』你得用走的,路只比田艮大不了多少,順著小水道往裡走,這邊山谷的緩坡,被開闢成一谿一谿的梯田,那邊山因為坡度較大,只有一條灌溉的水道,容得十歲小娃的小屁屁勉強擠下,不過那時的污染少,水道中常滿滿是小螃蟹和「剌仔」,偶而流速比較慢的區段,會有一群半透明的『大肚仔』,總引得三五小孩,呼呵嘻鬧一下午…
   『參讚堂』是信仰中心,也是村民的活動中心,記得廟場的階下有一段較寬的水道,是左近媽媽們洗衣和聊是非(三姑六婆)的場所,也是小孩『摸剌仔』的好所在,最近有一個廣告,廣告中~小女孩的『阿媽』,用『庄頭的放送頭』叫小女孩趕快回家吃麵,告訴她『阿媽』泡好了泡麵深怕麵糊了,小女孩會怪『阿媽』泡麵糊了不好吃~~『參讚堂』的廟旁就掛著『庄頭的放送頭』,那時的山上,只有廟裡裝設了一支『公所電話』,每每有『外面的人』找誰,或是發生了『什麼大事』,多半會透過『庄頭的放送頭』大聲的咆叫,我從來都聽不懂,究竟說些什麼,嘰哩咕嚕的一長串,因為這個偏僻的角落裡,清一色是『客人』,這是一個『客人庄』~~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EO 的頭像
    LEO

    陽光旅人的部落格

    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