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開始我也和一般人一樣的觀感,『為何一台腳踏車要這樣貴』,後來到自行車生產廠上班,從事車架的繪製、設計工作,才知道簡單的幾支鐵管和一些大同小異零件的組合,竟然會有這樣大的價格差異,便宜的1~2千就有,貴的動則要幾十萬以上,天錒!因為也是經濟的考量,所以我自己和女王的車都只是『入門車』而已,不敢買太貴的車車~也不好照顧勒~~”出門怕丟掉!
其實會接受這樣價格的商品,過程中可有一些戲劇的轉折。
當年開著車到處跑的時候,路上的車輛數還不是這樣多,假日的休閒旅遊,除了高速公路以外,也還不會有『塞車』,慢慢的一些4輪可以到達景點,人工化的程度逐漸提高,就開始往深山一點的地方跑,也開始有一些住宿上、以及舒適上的問題,所以換了RV級的4輪,並且添購了一些露營的裝備(想省住旅館的經費),當很多地方都去過了,就更改了到處跑的方式,改以定點的方式,在一個地方住個幾天,讓旅行添加悠閒,而不是在趕形成中度過,但是在更長的可用時間中如和安排度過,才會有腳踏車的念頭,讓小朋友有一點事情做。
最開始也是和一般人的認知一樣~選便宜的就好了,腳踏車嘛~不都是一樣!@
所以當年在家樂福添購了
小兒子的生日禮物和女兒的禮物
LEOPARD捷豹$1980,21段變速
JELUM $2880,21段變速(全鋁合金,重量很輕)
大兒子生日禮物
GIANT捷安特DS-581$3290,18段變速(重量最重)
開始也不覺得有何不同,但漸漸的二個男生都好像偏向,比較喜歡騎GIANT,後來女王也開始在騎車!我家因為是在一片斜坡上,出門就是長下坡,回家當然一定要長上坡摟!她騎重量最重的GIANT可以一路回家,不用下馬,但是其他二台一定不行,並且會抱怨自己體力差、騎不動,當他發現這樣二種不同的情形時,就自然的對高單價的單車,產生不同的觀感了~『真的是車子的問題嗎?』後來買了FUJI 那一天~她由車店騎回家,感覺一路上坡很輕鬆~原來真的是有『差』喔!但是價錢也是有『差』喔!
其實在『價值天平』上,一般5000以下,和10000左右的腳踏車,給人的感覺、差異最大(好騎與不好騎的感覺),我家FUJI和XTC-SE雖然差價是2倍,但是女王試騎後反而不喜歡XTC-SE的堅硬路感,和巧克力胎的大阻力,比較喜歡FUJI的車架有一點彈性的QQ感,我就比較喜歡騎XTC-SE,但是FUJI的人因角度比較適合我,上坡也比較不會抬頭,所以10000以上的單車,就要看個人對車的感覺,以及要針對哪一種道路來選擇了。
我相信在這個消費自由的商業機制下,價格差異一定會在產品上產生差異化,也才會在市場上存活被接受,光用銷售手法造成的價格差異,一定會被聰明的消費者所摒棄。